写在订阅号开篇

    还有半个月,入职到喜啦就满3年,到喜啦让我学习到很多,为做一个纪念,老夫决定开个订阅号把自己工作中的感悟分享下,主要涉及代码设计模式,大数据处理,业务设计,软件工程,运维测试自动化,带团队笔记。把已分享的和还未分享的碎片整理下,系统的写出来,顺便给自己一个时间的总结。

    如同每次做培训之前说的一样,我的文字是我的思想,是我的感悟,请亲手试过觉得好再转变成自己的想法!张鸣先生的《重读中国近代史读》的序中有这样一段,大意是A和B介绍A的思想,B并不认同,但在某些场合,B却会用A的思想去反驳C,因为B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是最要不得的!现在的IT行业有一个怪现象,喜欢聚众,好似人多力量大,一会一个座谈会,一会一个分享课,嘉宾各个抬头多多,浮躁的气氛仿佛看到了民间科学爱好者只凭胡思乱想和刷脸来处理问题,严肃的仪式化的东西只是外在,我们需要的是探究本质,请务必不要拿来主义,和碎片化学习!

    首先,我认为这世界所有东西都是相通的,软件工程亦是如此,我时常举一个例子给想进入互联网的传统老板来解释为什么现在单个软件项目的造价是如此昂贵,而非想象中一个网站找个大学生几千块就能搞定。我用美食做例子,作为一个饕餮爱好者,中国的美食博大精深,好比我爱的全聚德,那好味道我不想再描述,但其本质是很难复制的,你无法在一夜之间开一百家全聚德,因为掌握烤鸭技术的厨师无法短时间内陪训出来。但反观麦当劳,标准的流程化作业,任何一个人在短时间培训都能成为操作工,全球的麦当劳味道几乎一致,这样的公司才能成为世界五百强。现代软件工程提供的也是这般效果,我们将代码切片分层,根据场景组装,为能预见的复杂性业务设计出复杂的解决方案,试问你作为老板会不会为一个“可以复制的成功”埋单?我想我是会的,佛瑞德·布鲁克斯在《没有银弹:软件工程的本质性与附属性工作》中阐述了一个观点, 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或方法可使软件工程的生产力在十年内提高十倍。在实践中,我很同意,充斥炫酷的IT专业名词没有带来什么变化,软件行业能力高低依然是设计能力的体现,我想把我的思想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优秀的代码是最精确描述业务结果"带给大家。

    作为开篇最后我想说,本想早点开始动手写的,但我是一个拖沓的处女座,请大家原谅我的手慢。我的文字肯定没有张公子的好,但如果喜欢,请随手转发,更欢迎大家加入到喜啦技术团队,这是一个年轻的喜欢学习的团队,颜值高技术强!我会以1-2天的频率更新本订阅号,绝无保留。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标签